每年各大名校发布新生录取数据时,都会收获一波高度关注,在选择学校时,大家都知道看“录取率”(Admission Rate),但是,有多少人知道和关注过“Yield Rate”——入学率?
Yield Rate,指的是被录取后选择入学的比例(=新生注册入学人数/offer发放数量)。在美国大学招生录取中,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但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个指标。
我们先来看一些数据:
01-八大藤校30年入学率变化
哈佛校报《The Harvard Crimson》曾统计过美国八大藤校近30年来的入学率(Yield Rate)变化。根据Crimson的分析,八所常春藤学校的入学率在过去30年里飙升,而且没有放缓的迹象。
哈佛自1992年以来,选择入学的录取学生比例上升了8%。在大多数其他常春藤大学,增长更为明显的康奈尔大学,同期的入学率上升了22%。
但学校在2024届的入学率都达到了史诗级低谷,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,应该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,导致大学无法按时线下开学,又暂时没有出台合适当时环境的替代入学政策,所以才会在数据上显示了一轮异常波动。
然而即便如此,我们来看看最新的Class of 2026(2022年秋季入学),美国顶尖名校的Yield Rate排名如下:
除了排名前三的MIT、哈佛、斯坦福等顶级名校入学率超过了80%,这都不算特别高以外,其他名校的Yield Rate只能说...还行吧。
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,即便是竞争激烈且录取率(Admission Rate)低至个位数的顶级名校,Yield Rate也不过在40%-80%,没有想象中“挤破头”的程度,其他一般大学的Yield Rate可想而知。
02-如何理解Yield Rate?
如何理解这个Yield Rate(入学率)数据,以及Yield Rate与Admission Rate之间的区别呢?这就涉及到中美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之处。
美本申请与高考录取方式有个重要的区别,就是不同于高考每人只能录取一所学校,美本申请每个学生可能收到多所大学的offer,但最终只能选择一所入学。这样就造成了每所大学都会有数量不等的人放弃offer,最终入学人数与offer发放数量之比就是Yield Rate。
也就是说每所大学“被弃”的数据里面,都可能会有重叠部分,同一个人拿到10所学校的offer,然而最终他只能选择入学1所学校,而要拒掉9个offer,但这9所大学的录取率和入学率里面都要统计他的数据。
同时,各大高校为了尽量减少“被弃”的概率,通常会超发(超过实际招生人数)录取通知,以提高Yield Rate。不过,由于Yield Rate是U.S.News排名的一个指标因子,有种说法是有的大学为了保Yield会选择拒掉Overqualified学生,意思是太好的学生不敢收,怕录取了你又不来,干脆先拒掉你,避免成为备胎。
03-为什么要关注Yield Rate?
如果说Admission Rate是学校对于学生的选择,那么Yield Rate就是学生对于学校的反选。Admission Rate代表学校对学生的认可,而学生在拿到offer以后是否考虑去报到,是一个二次择校的过程,此时学生考虑的不仅是“有学上”,还会考虑这个学上得是否满意~
Yield Rate高的学校,在某种程度上,反映了学生对于学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。“梦校”还是“备胎”,就看这个Yield Rate了。
因此,美国大学的招生官,不同于国内可以用录取率牢牢掌控学生的“生死”,他们还要考虑自己的“服务”是否能让学生满意~并不能发完录取通知就躺平万事大吉了,为了保证收到足够的学生,他们会设定一定的wait list(候补名单),万一报到人数不够,可以从中转正一部分,补足报到人数。求质但也求量~
04-影响Yield Rate的因素有哪些?
我们要知道美本申请是分多个阶段的,不同阶段的录取政策,会影响到最终的Yield Rate。
美国大学的申请阶段主要有ED、EA、RD、RA等阶段,早申阶段ED、EA以及常规申请阶段RD,RA是滚动申请阶段。
· ED(Early Decision)提前决定:
具有约束力的申请,录取了就一定要去。
· EA(Early Action)提前行动:
没有约束力,录取了可以选择不去。一般截止的时间是11月1日。
· RD(Regular Decision)常规申请:
即为正常的申请,学生可以同时申请多所大学RD,录取后,可以自行决定去或者不去。一般申请的截止时间是1月1日。
· RA(Rolling Admission)滚动申请:
没有明确申请或录取的截止日期,学生提交所有的申请材料后,学校会对学生的申请进行评估并且通知学生录取结果,直到录满为止。这种申请一般越早申请越有机会。
如果说美国大学的申请和录取方式是影响Yield Rate的客观因素,那么学生在收到offer以后选择去还是不去,就涉及到个人主观层面的考量。
那么一般来说,我们会考量哪些因素呢?
❶ 学校的排名
学校的水准,研究机会,教授,师生比,社团等,都会成为考虑的因素。
❷ 地理位置
地理位置关系到气候,餐饮,住宿费用等。
❸ 学术实力
学校的排名是总体结果,但是有些学生已经有目标的专业方向, 那么这个学校的对应专业方向是否最够强,当然也有学生需要判断,进入大学是否有可能读到自己满意的专业,而这个专业是否强势。
❹ 学校文化
学生需要考虑,学校的文化自己是否适应,社团,宗教等。大学除了学术之外,还有很多学习以外的东西是要考虑的。
❺ 费用
大学的学费,生活费用,如果有奖学金或者助学金,是否有。总之,大学期间总体费用考量。
❻ 出路(就业及深造)
每个学校都希望给学生提供比较好的出路。大家可以仔细观察,出路好的学校往往会提供比较清晰的统计数据。既然考虑在这个学校读,肯定要考虑读出来后续的就业或者深造的机会。
总结
出国留学,最终还是会落脚到未来的出路,就业等。因此,在择校过程中,除了关注传统的榜单排名、录取率以外,可以将Yield Rate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因素,从中可以了解到过往学生深思熟虑后最终的去向,做出更为实用和有参考价值的选择。